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陳思忠)7月15日上午,湖南衡東縣洣水鎮居民向大爺神色慌張地到銀行網點取現金10萬元。經銀行工作人員敏銳察覺異常,一邊安撫向大爺情緒,一邊迅速啟動聯動響應機制。幾分鐘后,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經耐心核實講解,并聯系其單位領導和家屬,確認向大爺遭遇了典型的“網絡投資”詐騙,成功阻止了一起重大經濟損失——這是該縣洣水鎮構建“全民反詐”新格局中一次高效協同的生動縮影。
(洣水鎮召開鎮村干部大會安排部署反電詐工作 攝像人:陳思忠)
面對日益復雜的電信網絡詐騙形勢,該鎮深刻認識到,僅靠單一部門單打獨斗難以有效遏制犯罪,必須凝聚最廣泛共識、匯聚最強大合力。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前瞻謀劃下,一套以“黨政主導、公安主戰、部門協同、全民參與”為內核的“五聯”反詐工作體系應運而生,并持續釋放強大治理效能。
黨政統籌,“一盤棋”聯動聚合力。該鎮黨委政府將反電詐工作提升至守護群眾“錢袋子”、筑牢平安根基的戰略高度,成立由書記、鎮長任雙組長的專項領導小組,平安法治辦牽頭抓總,制定并動態完善《全民反詐攻堅行動方案》。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高規格聯席會議,公安派出所、轄區內銀行網點、各村(社區)主要負責人悉數參與,精準研判形勢,打通壁壘、壓實責任。在資源保障上,鎮財政設立專項經費,配強配齊反詐專員,確保工作有指揮中樞、有行動指南、有資源支撐,構建起目標同向、步調一致的指揮調度體系。
(洣水鎮、派出所與銀行網點建立反詐協作機制暨反詐能力培訓會議 攝像人:陳思忠)
警銀攜手,“雙陣地”聯控斷鏈條。鎮派出所與轄區各銀行網點建立起“信息共享、快速響應、精準攔截”的協作機制,成為斬斷詐騙資金流的關鍵防線。在派出所內,反詐專業隊24小時運轉,依托大數據平臺精準研判、推送高危預警信息,對潛在受害人第一時間開展電話勸阻及上門見面預警。在銀行網點,落實“四詢問兩告知”的“三必”工作法。僅今年上半年,通過警銀緊密協作,已成功勸阻疑似受騙轉賬行為2起,直接為群眾止損25余萬元,有效擠壓了犯罪分子的洗錢通道。
(鎮駐村干部聯合派出所民警以屋場懇談會的形式向居民宣講反詐知識 攝像人:陳召京)
融媒助力,“全時空”聯宣強認知。該鎮與縣融媒體中心協作充分發揮全媒體矩陣優勢,讓反詐知識突破時空限制,飛入尋常百姓家。線上,衡東縣電視臺、“村村響”、“我的洣水我的奮斗”公眾號、視頻號持續推送揭露最新詐騙手法、傳授防范技巧的原創短視頻、情景短劇;各村(社區)微信群高頻轉發權威預警提示。線下,安排“反詐宣傳警車”深入集市廣場,銀行網點柜臺、ATM區域設置醒目警示牌,派出所民警聯合村(社區)干部、網格員開展“掃樓式”精準宣講。一批如“反詐神醫”等方言短視頻廣受歡迎,讓識詐防詐知識在寓教于樂中入腦入心。
(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到人員密集地擺攤設點開展反電詐宣傳活動 攝像人:劉利家)
村戶同心,“微網格”聯防固根基。反詐的最終防線在家庭,力量根基在社區。該各村(社區)將反詐工作深度融入網格化治理,依托“黨建+網格”,組織網格員、樓棟長、志愿者等力量,開展常態化“敲門行動”,發放《反詐一封信》《最新反詐10個凡是知識折頁》《近期典型案例》等,面對面講解案例。尤其針對獨居老人、家庭主婦、個體經營者等易感人群建立重點關愛名冊,落實“多對一”包保責任制。同時,積極培育“家庭反詐明白人”,鼓勵留守家庭向在外務工子女普及防騙知識,形成“一個家庭帶動一片鄰里”的輻射效應。社區流動“反詐小喇叭”、電子屏滾動提醒成為守護家園的日常風景。
(洣水鎮堰灣社區組織留守家庭居民開展反詐知識宣講 攝像人:趙丹)
機制保障,“長效化”聯治提質效。為確保持久發力,該鎮著力構建長效機制。鎮平安法治辦牽頭,建立“周小結、月通報、季評估”制度,對發案數、預警勸阻成功率、宣傳覆蓋率等核心指標進行量化考核,結果納入平安建設年度考評。同時,建立由派出所、銀行、村居參與的四方通話預警勸阻機制,確保指令暢通、響應迅速。針對工作中暴露的薄弱環節,及時召開復盤分析會,優化策略、補齊短板,推動反詐工作從“應急響應”向“長治長效”深化。
在“五聯”機制的強力驅動下,衡東洣水鎮全民反詐氛圍日益濃厚,群眾識騙防騙能力顯著提升。這場守護群眾“錢袋子”的全民行動,洣水鎮正以堅實的步伐,構筑起一道“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反詐銅墻鐵壁,為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編:王汝福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